尼克松夫妇在桂林
作者:丛绍全 加入时间:2009-4-15 11:03:30 点击数:7566


接待工作,慎之又慎。我搞了一辈子接待工作,总是时刻不忘提醒自己,要沉着、冷静、心细。但不曾想,就在接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,我却差点出了个大纰漏。
尼克松来桂林,是在1976年3月。当时他已下台了,是毛主席亲自邀请他的。当时我们接到上级的指示是:接待时,要不冷不热,彬彬有礼,但不过份热情,欢迎时不鼓掌。但当尼克松车队进入市区时,街道两旁都站满了人群,都不由自主地鼓掌欢迎。虽然尼克松在美国因为“水门事件”搞得声名狼藉,但对于我们普通的中国人来说,我们只知道是他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,心中对他是有好感的。
到了榕湖饭店,我们将尼克松安排在3号楼。因为3号楼独立一幢,便于警卫,又挨着国宴厅,行动方便。楼是两层,由大块岩石砌墙,内部木地板,红木家具,显得古朴。四周是绿树修竹掩映,环境幽雅。尼克松下榻304房。这在当时,是绝对绝对保密的。他的10来个随从,警卫呵,秘书呵,都住三号楼。那些警卫个个身高马大,我个矮,所以看他们觉得一个个似乎都在两米以上。他们的床铺,都嫌短了,要加长才能睡。
晚上在九岗岭国宴厅设宴为尼克松接风。当时广西的负责人乔晓光同志做东道主。按照我们的接待惯例,一般是,上第一道菜后,主人致词,上第二道菜后,是主宾致答词。所以上第一道菜,是拼盘“丹凤朝阳”。乔晓光同志站起来致祝酒词。讲的什么内容,现在记不起了,大概是欢迎、祝愿之类的话。上第二道菜后,该尼克松讲话了,他却坐在那毫无动静。第三道菜,第四道菜,他仍然纹丝不动。我们都着急了,难道哪个服务环节出岔子了?客人不高兴了?因为榕湖饭店的规矩,凡接大任务,饭店领导要一个不拉地到现场盯着,有事帮忙,无事观察,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。我当时是穿一身厨师的白工作服,戴一顶厨师帽戳在那里,心里暗暗焦急,一遍遍回想,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?陪同也沉不住气了,俯身在尼克松身边嘀咕,但老尼却不动声色,只是笑眯眯点头。主宾不致答词,大家都不敢动筷子呵。菜是上了一道,一道,又一道,场面很是沉闷。后来又上了一道菜,尼克松终于站起身来,做了讲话的准备,于是记者们忽啦啦围上去,话筒、长镜头、闪光灯,统统对准他,尼克松道:我为什么现在才讲话呢?因为我一直在思考,该讲什么好。今天的宴会,菜肴多么精致。后面的图画是多么美(宴会厅挂着大型漓江山水画),而桂林人民对我又是特别的热情。他又问道,有多少美国人来过桂林。有人回答了,大概说是只有十多名。尼克松接着说:这些美国人是特别幸运的。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,但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桂林这样美丽。说到这里,大伙儿一齐鼓掌。这时,我也松了一口气,还好,老尼并非有什么不满意,只是跟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。
尼克松致完词后,就逐一敬酒,并离开餐桌向四周的服务员致意。一会儿,竟到了我跟前,一拉手,问我是干什么的。我一时没反应过来,脱口而出说是:厨师。那陪同竟也照直翻译过去。尼克松又问,这宴会上,哪道菜是你做的?我只好随手一指:那道。我指的刚好是第一道菜“丹凤朝阳”。其实那是我店特级厨师曾林师傅的作品,刀工精细。尼克松一瞧,翘起大拇指说:“very good!”信以为真了。没想到,我竟然跟美国总统开了个“国际玩笑”。幸好当时的气氛经尼克松一番表演搞得很热烈,没人注意这个小插曲。但事后,我想想也觉得后怕。真是接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神,得全神贯注才行呵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