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志明主席在桂林
作者:丛绍全 加入时间:2009-4-15 9:49:13 点击数:8074

后排站立右一为作者
在我所接待过的外国元首中,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,是最特别的一个,现在细想起来,这可能是因为没有语言隔阂的缘故吧。
胡志明曾多次来桂林。解放前,胡志明因为从事革命工作,在中国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过,被关押在桂林市郊七星公园内、博望亭下的一个岩洞里。所以到桂林来,他可以说是旧地重游了。
我记得最早接待胡志明是在1960年,以后他还来过几次。60年代,是中越关系的“蜜月期”。那时的中越关系,用胡志明的话来说,是“同志加兄弟”。胡志明到中国就像是走亲戚一般。胡志明到桂林是在一天早上,具体日期记不清了(编者注:具体来访时间为1961.5.15~5.17).他来得很突然,事前并没有接到通知。我只记得胡志明好像是早上一起床就到了中国,竟然连脸都未洗。因为他一到饭店,就拿了漱洗用具忙乎了起来。后来他才告诉我们,他也是临时决定来中国的,因为国内的同事要求为他张罗生日祝寿,他不愿在战争期间操办这类事,于是只好躲起来。
胡志明个子挺高,瘦脸,头发灰白,山羊胡子,目光慈祥。穿一件灰黄色咔叽步上衣,样式有些像中山装,大裤管,脚下一双用轮胎做的,被称为“海陆空”的凉鞋。猛一看,活脱脱一个农民伯伯,谁也不会把他与国家元首联系起来。胡志明的中国话说得很流利,略带些广东口音的普通话,使人感到很亲切。
当时我们将胡志明安排在一号楼。在国宾楼建立以前,一号楼是饭店最豪华的客房了。它是平房建筑,岩石砌墙,房间很大。里面的家具也大都是红木,笨拙牢固。一张书桌跟双人床一般大,一张竹躺椅足有一米多宽,一个成年人睡在上面,就像躺着个婴儿般。说来好笑,当时我们号称国宾馆,竟连电风扇都没有,一人一把大蒲扇,噼哩啪啦,既是赶蚊子,又是扇凉。好在胡志明生性淡泊,在生活上极其简朴,喝酒很少,抽烟也极少,只是喜欢清淡,不喜欢肉类。当时正值60年代困难时期。胡志明其实是体谅我们的困难,大家对此也都是颇为感动的。
胡志明喜欢找人聊天。因为一号楼是单烧锅炉,我作为饭店经理责无旁贷,这样大任务都是亲自司炉。有时胡志明就拉我们坐下、聊天,说:我们中越是一家,但中间还有一道墙(指有国界),到共产主义,墙就要被拆了,那时,是真正的一家人了。当晚胡志明在宣纸上写中国诗,还把我拉进去,说是帮他参谋参谋,看诗写得怎样。其实我哪会什么诗喽,书都没念过几年,只得一旁哼哼哧哧地说:写得挺整齐、挺漂亮的。现在想来我自己都觉得好笑。但接触多了,我就感觉胡志明确实是平易近人、善解人意。这也是我长期接待工作中得出的一个观察人的经验。大凡高级领导人,特别是一些著名人物,伟人们,在生活中是极其平易亲切的,有时,有些方面竟像小孩子一般的单纯。像胡志明,我在陪同他游阳朔时,到了冠岩那地方,他要站在竹排上,这可把警卫人员吓得够呛。可不一会,他竟撩起大裤管跳到水里,把警卫吓得半死,一个个纷纷往水里跳,其实那段水域的水只有腿肚子深,根本没危险。可警卫们不敢怠慢呵,那毕竟是一国之尊呵,纷纷要拉胡志明到岸上,而胡志明竟像小孩子打水仗那样,用手把水撩向警卫,一边还说:我就不上去,我就不上去。一个白胡子老人家竟像小孩子撒娇,旁边的人看了都大笑不已。
隔天,胡志明要回国了。他问我,这次接待一共有多少人为他服务,我说,连警卫带服务员、厨师、船工、司机,大概有一百多人吧。胡志明就叫我照这个数字替他买来许多笔记本,然后带上老花镜,一笔一划地在每一个笔记本上都题了词,签上名,对我说:感谢同志们接待,我没有什么赠给大家的,这些笔记本,你替我送给大家,转达我的谢意。当时我听了直想哭,这是一国的领袖呵,竟然对普通工作人员都这样记着。我当时也有幸得到了一个笔记本,可惜的是,“文革”浩劫之时,连同其他珍贵文物都付之一炬了。历史就是这样,有些遗憾是永远不能补偿的。
